克羅地亞國名和國家的由來
迪纳拉山脈
近期的考古學和人類學研究表明,初期一定人口的形成奠定了克羅地亞立國的基礎。從歐洲歷史來看,克羅地亞作為一個整體行政區域出現的時候正是查理曼大帝 (Charlemagne) 征服潘諾尼亞地區 (Pannonia) 的時期。公元796年,法蘭克 (Franks)國王查理曼調遣大批軍隊攻擊潘諾尼亞的阿爾瓦人 (Avars)。卡洛大帝 (即同樣是指查理曼大帝,但有些地區他有這個名稱) 征服遠至采蒂納河畔 (Cetina) 的達爾瑪提亞 (Dalmatia) 全境時, 可能有一些軍團使用了 "克羅地亞" 的名字,這些軍隊經過聯合和混編後佔據了達爾瑪提亞(尼恩-克寧-斯普利特)(Nin-Knin-Split)。查理曼大帝的主要想法是恢復羅馬帝國,這 也是他與拜占庭 (東羅馬帝國) 產生衝突的原因。公元812年簽訂的亞琛和約 (Peace of Aachen) 把所有的達爾瑪提亞城鎮和島嶼都劃歸拜占庭帝國,法蘭克人獲得了克羅地亞的潘諾尼亞地區的控制權。
公元 4 世紀時潘諾尼亞地區 (Pannonia) 及達爾瑪提亞 (Dalmatia) 的位置
位於現時尼恩 (Nin) 和克寧 (Knin) 附近,曾有著軍隊駐紮的城市,歷史學家在研究了城中發現的法蘭克武器和工具後得出結論:當時克羅地亞人是以軍團的形式進入達爾瑪提亞地區的。所以,從韋萊 比特山 (Velebit) 到采蒂納河之間的這塊地區就構成了克羅地亞建國初期的版圖。
左: 采蒂納河 (Cetina River) 河畔 © Hedwig Storch, wikimedia; 右: 采蒂納河
左: 今天的克寧 (Knin) ; 右: 今天的斯普利特 (Split)
克羅地亞在歷史上是一個小國,多個世紀以來不得不在反抗非常強勢的鄰國的情況下尋求獨立。
克羅地亞迷人的海岸地區: 達爾瑪提亞地區
從克寧望向迪纳拉山脈
九世紀尼恩的 Višeslavljev pelivis 是基督教文化傳入克羅地亞的標誌,中間是一個十字形的洗禮池,點綴有三條穗帶的裝飾。帶有穗帶的幾何圖案是屬克羅地亞的前羅馬式風格 (pre-Romanesque) 建築的基本裝飾元素。
左: 克寧的徽章反映了政治和社會融合的特點 (護盾上顯示著天主教的標記)
左: 薩格勒布的 King Tomislav 廣場; 右: Tomislav 皇的加冕
作者: Goran Klobučarić, 新聞負責人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